李强:人生的灰度
人生的灰度
作者:李强
自从第一次见到灰度这个词,并且,知道它的特别解释之后,我就非常喜欢,有时,甚至不管用得恰当与否。或许,这与我长期的心情有很大关系。昨天半夜醒来,失眠中思考人生,再次想到灰度一词。
灰度,肯定是灰蒙蒙的,但这其实是人生常态,就像人的黑眼珠和白眼仁关系。正式进入社会前有三个灰度阶段:在初中转学前的故乡秋天,在高中之后的故乡秋天,在大学之时的重庆四季。但当真正走入社会,独立地以自然人身份开始我的人生之旅时,我的人生却再次陷入忽明忽暗的灰度。我其实是一个阳光而快乐的人,内心积极面远大于消极面。可我,总是将本应藏在心灵最深处的灰度心理阴影面积挺在前面,尤其碰到这种一年四季都可能会有的萧杀的阴雨天气时。
我想,在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人生中,都会碰到生命的降生和生命的消失。不同的人生会有不同的过法,自然灰度也会有很大不同。衣食无忧者,会有痛苦;食宿无着者,会有微笑。人前笑着的人,人后未必还会笑;人后哭着的人,人前未必不再哭。有时:生命越简单,人生越幸福;生命越复杂,灰度越明显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丰富,本想着人生的灰度可能会减少甚至消失,没想到在碰到这样的天气时,却还是那样的灰度,一如几十年前那些同样凄苦落寞的雨窗前。
社会是由人组成的,也是由人主宰的。人的一生,或长或短,都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群打交道。有些人,可能会长短时间地融入生命;有些人,可能只是生命里一个过客;有些人,甚至连过客也算不上。越向后活,熟人越来越多,知己越来越少。昨天还说到一个观点,我感觉老人长寿并不见得都是好事,当然,指那种身后没坚强保障的长寿。比如,可能自己儿女都会走在前头的农村老人,他们的晚景很凄凉,即使后代再孝顺。除过意外离世和疾病死亡外,谁也没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,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自然规律。过去几年我家养老就是如此。灰度,似乎在铅笔素描画里用得比较多一些,但我并不太喜欢。我也没完全读懂那些忽明忽暗的黑白笔墨对比折射的所谓深远意境。
其实,我想并不完全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心情才会变得如此灰度的。有时,阴雨中能和要好的朋友漫步或交流一下,会是一种倾心的快乐。也是今天,才感觉夏雨和秋雨,在某些意义上形式相同,功效相当。
在所有物种关系中,人与人的关系最复杂也最难把控。人是有情的,也是无情的。灰度在人与人之间关系里,更是难以琢磨和固化的。有一句好玩的话:所有电视节目里,我就爱看《动物世界》,因为那里没有人。虽是一句调侃,但折射出来的道理,却值得人们认真思考。
人生的灰度,有时并不与年龄和阅历呈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,可能会是更为复杂而微妙的非线性相关。人是越活越明白,也是越活越糊涂。明白一定是真的,但糊涂可能是装的。我发现一个大致正确的普遍性规律:越是聪明的人,越喜欢装傻,因为他们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聪明;越是傻的人,越喜欢当聪明人,因为他们怕别人看出自己傻。
越复杂的人,灰度越大;越简单的人,灰度越小。这个应该好理解,不用过多阐述。一般,人前色彩艳的,人后灰度会大。真心地希望,每一个人在不可逆的人生之旅中都能灰度小一些,而色彩多一些。
我已经提前行走在了人生的秋天,眼前更是一片灰度的斑驳影子。
作者简介
李 强,1972年生。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,故土情结很浓。喜欢品读文字,体味人生百态。
精彩悦读
杨舟平 |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 ——写给『时光捡漏』首场读书会
责任编辑丨 辛 克
文字审核丨 濯 尘
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
『时光捡漏』读者群
长 按 进 群
捡拾生活点滴,留存美好记忆!
欢迎加入『时光捡漏』读者群。
编辑部将于7月上旬举办第二期线下读书会。
敬请关注,欢迎参加!
投稿邮箱:sgjltougao@sina.com
编辑微信:google19820728